■中国潞安序·注释
●●第二段诠释如下:
▲夫其典也:(谈谈)潞安那里的历史典故吧。夫:1、文言发语词:~天地者。2、文言助词:逝者如斯~。3、文言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”或“那”:~猫至。其:代指潞安。
▲昌炽:兴旺,昌盛。语本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俾尔昌而炽,俾尔寿而富”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夫穀者,国家所以昌炽,士女所以姣好,礼义所以行,而人心所以安也”。宋·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名臣》:“子孙昌炽,世世无比”。清·魏源《默觚上·学篇八》:“《诗》三百篇,福禄寿考,子孙昌炽,颂祷嘏祝而不疑”。
▲掌故:历史上的制度、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孝文、孝武因袭掌故,未遑讲试”。
▲斑斓: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。碧野《天山景物记》:“在五彩斑谰的水石间,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”。
▲滋濡:滋润濡染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七七引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中寺碑》:“道周百亿,化起大千,奬导羣有,滋濡万类”。前蜀·杜光庭《都监将军周天醮词》:“幽府冥司,神辉朗彻,飞行蠢类,惠渥滋濡”。
▲黔首:指平民;百姓。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以愚黔首”。
▲炎帝:炎帝即神农氏,制作耒耜,最早发明农业。并尝百草,发现药材,教人治病。
▲霑霈:亦作“霑沛”。雨水充分地浸润土地。喻恩泽普降。唐·李邕《淄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雨露深仁,霑霈及於萧艾”。《旧唐书·文宗纪下》:“是夜,大雨霑霈”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》:“帝以久旱,忧形於色,减膳撤乐,徧走羣望。及是霑沛,帝作《甘雨应祈诗》,近臣毕和”。
▲黎庶:众民,民众。
▲女娲:即女娲氏: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。传说她与伏羲由兄妹而结为夫妇,产生人类。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,炼五色石补天,断鳌足支撑四极,平治洪水,驱杀猛兽,使人民得以安居。并继伏羲而为帝。参阅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、《史记》司马贞补《三皇本纪》、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八皇王部《女娲氏》所举诸书。女娲补天是成语:神话故事,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。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。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”。此处借喻潞安人也有这种气魄与精神。
▲精卫填海:相传炎帝有一名叫女娃的少女,不慎淹死于东海后,变成精卫鸟,立志衔西山木石填平东海,使众人不再受害。比喻有雄心猛志的人或事。又借喻人所做的徒劳之事。
▲靖志:犹立志。《文选·张衡<思玄赋>》:“既防溢而靖志兮,迨我暇以翱翔”。李善注引《字林》:“靖,立也”。靖贞恒之矢志:即立贞恒之矢志。
▲贞恒:忠贞不渝,始终如一。南朝·梁·沉约《瑞石像铭》序:“爱其贞恒之性,嘉其可久之姿”。唐·权德舆《送襄阳卢判官赴本使序》:“衡茅居息,终岁自乐,贞恒之心,风雨不改”。明·袁宏道《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》:“余以母之贞恒,验献夫(太夫人之子)之迟,故知献夫之用大”。
▲矢志:立下誓愿和志向,以示决心。如:矢志不移;努力学习,矢志振兴中华。
▲愚公移山:《列子·汤问》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公说:我死了有儿子,儿子死了还有孙子,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两座山终究会凿平。结果感动了天上的神仙,将这两座搬迁走了,终于实现了夙愿。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。此处借喻潞安人也有这种坚强毅力与奋斗精神。
▲羿英射日:潞安是羿射九日神话传说的典源地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逮至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……(尧乃使羿)上射十日”。结果射落下九个太阳而化为肥沃的焦碳——潞安煤炭。即后文:坠九阳而化沃焦。
▲黄胤:黄帝的子孙。陈去病《论戏剧之有益》:“灿青莲之妙舌,触黄胤之感情”。中华民族均为炎黄的后裔子孙,扛鼎煤炭能源大业的潞安人也不类外。此处黄胤,其实为“炎、黄胤裔”之略语。因为前文有“炎帝遍尝百草”,以免重复。
▲窃火:亦作“盗火”,盗、窃同意,均为偷。窃取火种。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,因此触怒主神宙斯,被锁在高加索山崖,但他宁受折磨,坚毅不屈。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2期:“盗火给人的勇者普罗米修斯被神惩罚得那样残酷,但勇士没有屈服”。此处借喻潞安人也有这种坚毅不屈、敢做敢为的大无畏精神。
▲弘:弘扬,扩充,光大。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当于此地建国安人,弘扬佛法”。
▲拯:拯救。援助使脱离危难;援救。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恳恩拯救”。
▲苍生:指百姓。《文选·史岑<出师颂>》:“苍生更始,朔风变律”。刘良注:“苍生,百姓也”。唐·杜甫《行次昭陵》诗:“往者灾犹降,苍生喘未苏”。明·杨慎《李光弼中潬之战》:“儒者纸上之语,使之当国,岂不误苍生乎?”邹韬奋《经历》三二:“有害尽苍生的党,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”。
▲交泰:《易·泰》:“天地交,泰”。王弼注:“泰者,物大通之时也”。言天地之气融通,则万物各遂其生,故谓之泰。后以“交泰”指天地之气和祥,万物通泰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班禄》:“是以天地交泰,阴阳和平”。前蜀·贯休《上孙使君》诗:“圣主得贤臣,天地方交泰”。
▲惠泽:惠爱与恩泽。
▲被:盖,遮覆:~覆。泽~后世(恩惠遍及后代)。
▲斯民:指老百姓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”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斯民之良也”。晋·陆机《答贾长渊》诗:“乃眷三哲,俾乂斯民”。宋·曾巩《福州上执政书》:“寇旱之餘,曾未朞岁,既安且富,至於如此,巩与斯民与蒙其幸!” 鲁迅《悼杨铨》诗:“何期泪洒江南雨,又为斯民哭健儿”。
▲腾化:谓飞升成仙。明·方孝孺《吊茂陵文》:“建千门与万户兮,殫土木之奢丽,希轩辕之腾化兮,永傲倪乎斯世”。明·高启《题大黄痴<天池石辟图>》:“池生碧莲花千叶,光陆离,服食可腾化,游空驾云螭”。此处特指前文典故中提到的神仙与先贤——炎帝、黄帝、女娲、精卫、愚公、羿神和潞安集团的先辈们。
▲抚乎:抚于。抚:抚爱;抚勉;安抚。安抚:安顿抚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诩传》:“若乘旧楚之饶,以饗吏士,抚安百姓,使安土乐业,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”。唐·胡曾《代高骈回云南牒》:“奉詔镇压三巴,抚安百姓,思敦礼乐,耻用干戈”。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愿天早生圣人,抚安黎庶”。金·王若虚《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》:“节度使当再罹兵火之后,寇盗并兴,道路蓁芜,城邑頽废,而能纠集义旅,抚安遗黎”。
▲家国:家与国。即单个家庭与整个国家。
●●第三段诠释如下:(待续)
|